欢迎您进入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中心动态  

  

生机勃勃的金融管理研究中心

 

 

  金秋十月,对我校金融管理教学科研团队来说,注定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最近公布的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上,由该团队承担的《商业银行管理学》课程名列其中。令人欣喜的是,迄今为止,这是全国"唯一"的一门《商业银行管理学》课程获此殊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商业银行管理学》教学和科研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以该教学科研团队为主形成的金融管理研究中心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国内最具实力的金融研究中心之一。

一、开拓创新,彰显实力

中国学术期刊(CNKI)在综合分析1994-2006年间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最新发布了以学术关注度和用户关注度为主导的"CNKI学术趋势",我校金融管理研究中心在"商业银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比例管理"及"控制论系统"等几大学术趋势高频浏览文章相关作者排序中位列第一名或前几名,反映了这一团队在上述学术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国内领先地位。

组建伊始,金融管理研究中心就注重开拓创新,具有"研究领域前沿、研究主题集中、研究成果系统"的鲜明特色。该中心一直致力于金融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成本利润管理、风险管理及其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彭建刚教授主持,龙海明教授、乔海曙教授、周鸿卫副教授及易传和副教授参与研究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是中心最早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该课题研究成果丰硕,30多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18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等全文复印或摘录。论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绩效综合评价AHP模型研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专著《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2000年被评定为湖南省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并获全额资助出版,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2004年获湖南省第七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这一系列成果受到金融理论界的高度好评,并引起金融管理部门及国家领导机关的关注,使中心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的重镇。

2004年中心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这是当年应用经济学科组唯一的金融学重点项目,也是我校金融学科国家级重点课题零的突破。该课题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下金融需求、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关联性,重点研究地方中小银行的经营模式、发展战略等,涉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这一重大问题,该课题已取得了相当突出的学术成果。2006年中心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商业银行违约模型与经济资本配置研究》获准立项,这是我校金融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零的突破。这一课题的内容是当前国际银行业的前沿问题,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开拓性研究,反映了国际商业银行管理的最新趋势。课题阶段性成果《聚合信用风险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方法论探讨》和《论基于RAROC银行贷款定价的比较优势原理》分别在第四届中国金融学年会、第四届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金融系统工程国际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引起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二、抓住契机,争创一流

2005年7月以金融管理研究中心为依托,经济开放与现代金融管理研究方向进入"985工程"经济开放与贸易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这为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中心主任彭建刚教授受聘为首席科学家。研究方向以中心成员为主体,引进国外一流教授加盟,组建了一支富有学术竞争力、凝聚力强的研究团队。该985团队自组建以来,已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2项。朱慧明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贝叶斯随机波动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和李正辉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金融体系竞争力统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是2007年立项的金融学前沿课题。围绕这些重大科研项目,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研究成果:在《金融研究》等CSSCI源刊和CSCD源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近20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等全文复印或摘录,1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并有多项阶段性成果获奖:彭建刚教授等获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科研成果一等奖,朱慧明教授等获第八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晏艳阳教授等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周鸿卫副教授等获第十次全国地方金融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等等。

为了紧跟国际学术前沿,中心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一直与国外的一流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中心聘请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金融学教授Bong-Soo Lee(全球排名第18位)、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蒋晓泉博士担任团队的学术顾问,聘请西澳大利亚大学经济系主任Nicolaas Groenewold教授担任985团队专家顾问,这些国外专家每年都会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其中,Nicolaas Groenewold教授作为985团队成员,每年都来我校2-3次(约2个月)开展科研合作。目前研究中心已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学术联系。中心有望在金融研究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三、机制保障,高效运转

对于金融管理研究中心来说,教育教学是基础,社会实践是纽带,国际合作是桥梁,学术研究是灵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沉淀,中心形成了自身的特点:①建立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中心成员都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包括在读),多人有出国留学、访问经历,具有文理学科交叉的背景。整体上看,无论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年龄结构,均呈现优良态势。团队成员团结奋进,互相支持,为中心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坚持良好的学术研讨制度。中心梯队老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长期坚持开展Seminar,讨论本方向的前沿课题以及最新动态;采取"头脑风暴法"等,将多学科交叉渗透,产生出新的学术火花。团队内部既竞争又合作,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很多老师、学生经常工作到深夜。③举办高质量的学术讲座。中心每年都会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教授来讲学,学术讲座涉及内容广泛,立意深刻,与社会热点问题接轨,大大拓展了中心师生的学术视野,及时接触到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内容。④教学、科研相得益彰。中心很好地将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当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诠释了研究型大学的新内涵。同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又有力地促进了科研的开展。真正做到了"以教学促进科研,用科研推动教学"。同时通过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长沙市商业银行合作建立投融资理财创新基地和科研基地,鼓励研究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专业知识。 (崔杰 吕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