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中心动态  

彭建刚教授重要教学科研活动记事


1985年:

参加国防科技大学政委汪浩教授任课题组长的湖南省常德地区1986-2000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发展规划研究。

1986年:

牵头发起并主持召开湖南省首届研究生经济管理研讨会(1984-1987年在中南工业大学读研期间,先后担任校研究生会学术部长和副主席)。

1987年:

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在管理工程系任教,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技术经济与项目评估》和《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 等课程。

1988年:

获评经济学讲师。

在湘粤经济关系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对湘粤价格关系的思考》。

1989年:

发表论文《加快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改革和企业体制改革应同步进行》,较为深入地思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有关问题。

1990年:

任中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经济教研室副主任。

1991年:

获评经济学副教授。

获中南工业大学青年科技奖。

1992年:

出版学术著作《工业投资项目管理》(主编,地震出版社)。

获管理工程专业硕导资格,开始招收金融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

1993年:

任中南工业大学国际经济技术贸易部副主任,分管筹建中南工业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相关工作。

1994年:

研究报告《我国影子价格的测算原理与实用方法研究》及相关论文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南工业大学的主管部门)科技进步四等奖(部级奖)。

1995年:

调入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至今讲授《银行信贷管理学》、《商业银行管理学》、《管理经济学》和《商业银行管理研究》等课程。

1996年:

获评金融学教授。

被湖南财经学院确定为金融学科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参与主编并组织出版教材《现代商业银行存贷管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研究。

在《金融研究》发表《运用金融发展极战略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一文,提出了通过建立金融发展极、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推动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思想,主张在上海和深圳发展中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

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选派赴比利时根特大学金融系作访问研究一年。

被湖南财经学院评为"科研标兵"。

出版教材《银行管理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AHP模型研究》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四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

被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确定为"湖南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任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1999年:

武汉大学经济思想史专业金融发展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

组织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部分骨干教师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单位调研金融学科建设。

2000年:

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湖南财经学院与湖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湖南大学,任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

任湖南大学10级学科责任教授(最高级)。

出版专著《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湖南省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湖南人民出版社)。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

2001年:

在中国加入WTO之际,于2001年11月10日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我国金融业当前不宜实行混业经营》。

博士学位论文经修改后以《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为题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该书指出边际分析方法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原理在商业银行运用的局限性,提出商业银行具有特殊的管理规律,按内在逻辑关系将商业银行的自律与监管统一在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框架内。

获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导资格,开始招收金融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

任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和湖南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为推动金融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在湖南大学参与组织召开“入世后过渡期中国金融业发展对策研讨会”并作大会主题演讲。

应邀参加在西宁召开的全国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

以学科带头人身份牵头申报湖南省重点学科(湖南大学金融学科)获得成功。

2002年:

美国休斯顿大学金融系高级访问学者,随后与美国著名金融学家Bong-Soo Lee教授开展了十余年中美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在SSCI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

著作《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获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3年:

以学术带头人身份牵头申报湖南大学金融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获批。

获金融学专业博导资格,招收金融学博士研究生。为博士生讲授《金融管理研究》等课程。

在中国银监会成立之时,于2003年4月29日在《金融时报》发表特约文章《有效监管与信息共享》。

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

被湖南大学评为"科研标兵"。

任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出版教材《技术经济与投资项目评估》(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提出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多层次发展级的金融支撑等发展经济学和金融发展的思想,不主张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在国内较早阐发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

著作《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获湖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出版教材《商业银行管理学》(主编),并列入中国金融出版社“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

任湖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应邀参加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的“中国金融论坛”,报告《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提出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多层次发展级的金融支撑等发展经济学和金融发展的思想,不主张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在国内较早阐发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

任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合作导师。

《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网站开通

2005年:

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聘为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首届委员。

应邀参加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召开的亚太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后与该校经济系主任Nicolaas Groenewold 教授建立了长达十余年的学术交流关系,并合作在SSCI期刊和其它国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商业银行管理学》教学课件获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

2006年:

被湖南大学聘为“985工程”首席科学家。

任湖南大学研究院副院长。

论文《我国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内在关系实证分析》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中国教育部组织下,应邀参加了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交流年会并考察访问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高校。

主持完成的《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获湖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湖南大学“天语教师奖”。

2007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商业银行违约模型与经济资本配置研究,在国内较早系统地研究了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主持的大学本科课程《商业银行管理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

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在湖南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作主题演讲《聚合信用风险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方法论探讨》,提出了构建中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模型和方法的思想。

2008年:

获评金融学二级教授。

组织研究团队与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合作开展湖南省金融生态年度评估,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金融生态评估,并连续发布年度金融生态评估报告,积极推动了地方金融的发展。这项工作一直坚持到2015年。

在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作特邀演讲《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概率的测算方法探讨:贷款违约表法》。

任湖南大学经济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9年:

任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轮值主任)。

主编出版的本科教材《商业银行管理学》(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在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作特邀演讲《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方法研究》。

2010年:

《我国商业银行违约模型与经济资本配置研究》系列论文获湖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最终成果。

担任首席科学家的《经济开放与现代金融管理》研究团队被湖南大学评为“985工程”二期优秀研究方向。

在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作特邀演讲《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银行业监管制度的战略思考》,提出建立新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议成立国家防范与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委员会,建立以一行三会为基本格局的宏观审慎监管体制。

应邀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作高级访问研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作《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学术讲座。

2011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我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研究。

出版学术专著《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前沿性成果。

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指导本科生黄彦琳和邓可欣同学完成的论文《基于经济资本模型的银行业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研究》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

2012年:

著作《中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获湖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再次获聘中国金融出版社“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在湖南大学召开的第七届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会议作主题演讲《构建中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基本框架》,提出通过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的有机结合构建新的金融管理理论的观点。

2013年:

著作《中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出版教材《商业银行管理学》(第三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4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协调创新研究。

出版学术专著《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压力测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前沿性成果。

出版教材《商业银行管理学》(第四版)并入选中国金融出版社“21世纪本科金融学名家经典教科书”。

2015年:

主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试点项目《湖南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环境评估》并与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联合出版学术专著《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环境评估与建设》,率先在全国开展省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环境评估。该项年度评估工作已连续开展到2017年。

在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作特邀演讲《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环境评估的必要性及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将行为监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思想,获年会特等奖。

2016年:

主持的大学本科课程《商业银行管理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被湖南大学聘为“岳麓学者”。

2017年:

获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大会突出贡献奖。

著作《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压力测试研究》获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湖南大学召开的《新时代金融与统计前沿问题研讨会》作主题演讲:关于开发性普惠金融的战略思考,提出了开发性普惠金融的理念。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与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在《金融时报》联合发表文章:湖南区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评估实践与思考,总结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该项工作在湖南省的试点成果。

2018年:

出版《彭建刚文集》(共五卷,中国金融出版社)。

主持中国人民银行重点项目:普惠金融与货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