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中心动态  

论文:同构激励相容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

2021-3-21

  近日,中心学术团队在国外SSCI期刊《Sustainability》2021年13卷第5期发表了《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Shareholding Reform Based on the Rationale of Isomorphic Incentive Compatibility》(中文题目:基于系统同构及其激励相容效应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实证分析;作者:胡月、鲁斯玮、张慧媛、刘贵博和彭建刚(通讯作者))。该文的研究主题是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革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从经济学理论层面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银行业机构深化改革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运行机理及其效果。稿件引起了期刊盲审专家的浓厚兴趣。

  文章基于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和贝塔朗菲的非加和原理,创新性地论证并阐述了同构激励相容原理。子系统要素之间的同构关系和物质能量交换可促使系统结构有序。系统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经济系统有序的结构带来了子系统利益的一致性和要素间的协调互动,产生的系统激励相容效应,表现出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即1+1>2的效果。

  农村经济系统可视为由农业生产子系统和农村银行业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运用同构激励相容原理,文章论证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改革(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适应性。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以银行资本为纽带,以其股份制的公司治理形式与实行分工协作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方式同构,在经营目标、管理方式、风险防范、市场化运营等多个方面存在同构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利益的一致和农业资源的集约化经营。而原有的农村信用社实行一人一票的合作制,这与传统的分散经营的农业耕作模式同构。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同构,两者之间存在冲突关系。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成同构关系,以及相应的资金和信息交换使得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经济系统内部结构变得有序,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生产子系统和农村银行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互动和激励相容。文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商业银行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间的适应性的确存在于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能够有力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该文是本团队今年发表的第二篇国外学术期刊论文,另一篇论文也涉及普惠金融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已被SSCI收录。